做餐饮,上红餐!
投稿

一碗面,200元……一家爱心面馆见证“凡人微光”的双向奔赴

罗世伟 · 2024-06-13 15:14:45 来源:央广网

20元的饭钱,小伙付了200元,面馆老板追上小伙,退还多收的钱,小伙却摆手说不要……最近,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的“豫知乡”面馆火出圈。200元的爱心接力故事,见证“凡人微光”的双向奔赴。

“豫知乡”面馆(央广网记者罗世伟 摄)

为爱心之火添一把柴

时间回溯到5月30日早上,小伙郑留壮在面馆点了一碗面、一瓶饮料,吃完后手机付账200元就大步走出店门。面馆老板许余粮以为小伙付错了账。结果小伙告诉他,这是自己的一份心意,源于面店门口贴着的“免费吃面”告示。

“如果您在三水没有收入,遇到困难了,可以来豫知乡告诉店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,就可以免费吃饱,不用客气!以后您发达了别忘了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谢谢!”6月6日15时许,记者来到佛山市三水区豫知乡面馆,在店门口便看到了这一醒目的告示。

面馆老板许余粮(央广网记者罗世伟 摄)

许余粮刚刚忙完手头的活,这才准备吃午饭。一碗烩面,就着几颗刚刚剥开的大蒜,没一会工夫,他的面碗就见底了。“这是典型的河南吃法!”许余粮是河南驻马店人,今年53岁。刚一见面,他便招呼记者吃上一碗正宗的河南滋补烩面。面条筋道爽口,别有一番风味。“小碗烩面13元,大碗的15元。当时那位小伙也是叫了这么一碗烩面。”许老板向记者还原了当天的事发经过。

一周前,郑留壮来面馆吃早餐,买单时付了200元。店员以为小伙只是糊涂,转账20元时多输入了一个0,当即大声提醒小伙,小伙却径直离开了。许余粮听到动静后,从后厨跑出来,追上小伙时,小伙仍是摆摆手,示意说“不用了”。

“多付了180元,这怎么行?”许余粮坚持要给郑留壮退款。郑留壮却解释,他在去年就听说过这家爱心面馆,多付的钱希望老板可以用来帮助更多的人。因为不想麻烦老板,郑留壮付完钱后默默离开了。

“免费吃面这个事,并不会对我的经营产生多少负担。而且也不是天天有人来免费吃面,你这个钱我不能要。”许余粮加上了郑留壮的微信,又把钱转给郑留壮。

郑留壮没有收下老板退回来的钱。“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。如果后面没有传到网络,可能过一周我就忘了。”郑留壮是河南南阳人。当天上午,他去附近的医院看病,恰好经过面馆。去年得知面馆免费请人吃面的消息,他便一直记在心上,这次也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,“为老板的爱心之火添一把柴”。

16岁的许余粮

豫知乡是许余粮2021年开的面馆。“店里还没开业呢,我就想着把免费吃饭、免费停车、免费充电这些告示给贴上了。”许余粮告诉记者,他至今已为超过40人提供免费面食。去年,他帮助了一名贵州小伙子,除了免费送饭,还帮小伙找到了工作。

“一碗面的成本,最多不超过10块钱,40个人也就是400块钱,这些都是小钱,不成问题。”许余粮说。2005年,许余粮来到广东后,他收过废品,开过五金厂,也当过“包工头”。

“做这些都失败了,没挣到钱,因为干工程还负债累累,连现在开饭店也是亏损的。但是起码现在的我不再是16岁时的我了。”许余粮自嘲道。

16岁那年,许余粮从老家坐三轮车到漯河,再转公交、大巴,到郑州一家砖窑厂打工。路上,许余粮丢了盘缠,身无分文。走在陌生的大街上,许余粮肚子饿得咕咕叫。“我当时又尴尬,又羞涩,在外地没有一个认识的人,不知道向谁求助。”

正好,许余粮走到一家五金店门口,见到门前停了一整车的水管,于是鼓起勇气向五金店老板搭话:“老板,我帮你把这些水管给卸了,你能不能给我买碗面?”老板看到许余粮落魄的样子,没让许余粮帮忙卸货,直接给了他5元钱。那是1980年代。五金店老板的善心、豪爽,让许余粮记了半辈子。

因为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。郑留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也提起了一件他铭记良久的事。

“13岁那年,我把一周的饭卡钱弄丢了,当时小卖部老板不仅帮我联系了家人,还免费给我吃了面包、方便面。”郑留壮回忆,以前家里条件并不好,这份陌生人的情意让他至今难忘。

24岁的郑留壮已在佛山打拼多年。“从学徒到主管,虽然吃了很多苦,但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对我很好,我也希望能帮助他人。”郑留壮所在的公司得知了他的好人好事后,给他颁发了“正能量榜样奖”和奖金。郑留壮留下了证书,奖金却没有收。

让受助者有尊严

许余粮点起的爱心之火仍在延续。前两天,豫知乡面馆门口多了两箱矿泉水,没有店员看到是谁送的。许余粮调出监控才发现,一位男士从车辆后备箱抬出两箱水,小跑到店门口,放下箱子之后又匆匆跑开了。

可爱的人还有不少。记者当天走访时,有快递员送来6袋沉甸甸的面粉,上面留言写道:“来自一位河南老乡的心意”。

记者在豫知乡面馆看到,墙上挂有多块黑板,其中有两块留言簿,上面多数是一些河南老乡的联系方式,此外还有招聘、征婚栏目。许余粮说,希望能够借助面馆,给大家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。

“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。”许余粮笑道,当初爷爷为他起名“余粮”,代表的是丰衣足食、家有余粮的好兆头、好寓意。如今自己开饭店,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,带给他人温饱、幸福。

也有人不解。“你现在亏本,没有盈利,做慈善有意义吗?”一位厨师这样和许余粮争辩。不过,在许余粮看来,做善事要慢慢看,结果是无形的。他希望,有越来越多的人,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陌生人,为社会带来多一些温暖。

正所谓救急不救穷。许余粮说,人总有落魄的时候。在别人有紧急困难时,及时伸出援手,这是应有之义。他清楚记得自己遇到过的窘迫和难堪,所以他希望,让困境中的人可以更有尊严地接受帮助。

“因为担心人们求助时可能会觉得羞涩、尴尬,所以我特地把告示写出来,写明白,希望可以免除他们的担忧。”遇到受助人时,许余粮也会特别考虑对方的感受,询问对方爱吃的口味,让受助人吃饱。

此次爆红网络后,网友纷纷留言点赞。“希望这份爱被传递下去”“都是善良的人”……各种正能量留言,都在祝福许余粮和郑留壮二人。连日来,众多热心市民专门来面馆消费。“看了新闻知道老板心善,特意带小孩一起来支持下。”一位女士说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央广网,记者:罗世伟

联系人:黄小姐

联系电话:19195563354